让人才向乡村一线集聚——滁州营造乡村人才成长环境助力乡村振兴

发布日期:2023-10-13 09:54 作者:叶传龙 叶建春 郭传亮 来源:中国劳动保障报 阅读: 字体【  

最近,在安徽科技学院工作的李志忠,利用工作之余来到安徽省滁州市郭郢村“客串”起了兼职科技特派员。在夏季猪瘟高发期,李志忠耐心指导养猪户们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,并对猪舍进行科学降温处理,有效防止猪瘟发生,保障农民的收入。

像李志忠这样向农村逆向流动的人才还有很多。近年来,滁州市通过搭建平台“引才”、不拘一格“评才”、创新方式“孵才”,促进人才向乡村一线集聚,营造乡村人才良好成长环境。截至9月末,该市乡村人才总量达9.52万人,较去年同期增加1.27万人。

搭建平台“引才”

滁州市通过岗位开发、政策扶持、情怀引导等系列措施持续拓宽乡村人才招引渠道,深化“科技小院”模式,着力盘活乡村振兴人才“蓄水池”。

今年以来,全市通过事业单位招聘、“三支一扶”、基层特岗、短期就业见习等政策开发就业岗位2030个,引进储备科技特派员等农村紧缺实用人才1120余名。聚焦解决乡镇机关专业型、实用型公务员招录难题,首次开展专门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,为乡镇基层“量身订制”现代农业、建设规划、水利建设、文化旅游等共73人的招考计划,共吸引2708名高校毕业生报考。

大力实施“青年俊才”新星工程,广泛开展“千企百校行”活动,组织开展百名就业处长滁州行、万名精英学子看滁州等系列活动,先后与50余所高校建立了“人才合伙人”关系,通过走园入企,带企进校等方式,今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2.2万人,同比增长50%以上。

不拘一格“评才”

当地加快乡村人才链和产业链融合,首次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评选。评选设置农技、农林、兽医、畜牧以及电商营销等11个领域,经个人申报、乡镇初审、市县审核、专家评选等环节,累计评选乡村振兴中级人才180人、初级人才239人;获批省高级乡村振兴人才54人,省级“乡村工匠”28人。

滁州市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专技岗位设置比例,高级岗比例提升5%以上。落实农村教师职称评审倾斜政策,在农村学校教龄满一定年限,申报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,去年以来已有500余名农村教师获评中高级职称。高质量开展“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“美丽庭院”、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等推选活动,评选出市级以上先进集体30个、先进个人60人。

创新方式“孵才”

该市强化博士后工作站“孵化器”创新,设立农业开发、农业科技推广、农产品加工等乡村振兴领域博士创新工作站18家,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。实施“滁农之星”培育工程,依托实训基地、试验示范基地等培育乡村产业带头人650人。结合2023年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大排查工作,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、分层分类的方式,对乡村干部、驻村干部、网格员等排查人员开展全覆盖式政策业务培训。

今年以来,滁州市共开展培训1450期,培训2.8万人次。聚焦特色产业发展,确立“一区一站、一村一员”基本原则,共组建19个科技特派团、建设40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、选任1212名科技特派员,实现农业领域全产业链、全覆盖服务新模式。